人民網合肥9月28日電(李希蒙) 圍繞安徽省醫用耗材及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的相關情況,9月28日下午,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。安徽省醫保局一級巡視員袁之應到會,就相關情況進行介紹。
袁之應在發布會上介紹道,安徽省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改革,創新“組套分組法”,先后成功開展了骨科關節、心臟起搏器等4類、407個產品集中帶量采購談判議價。
“通過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,擠壓了醫用耗材虛高價格,減輕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,推動了公立醫療機構改革,促進了醫藥行業健康發展。”袁之應說。
在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方面,安徽省醫保局建立“一統三分”集采機制,組織開展了骨科脊柱、眼科人工晶體、血液透析器、冠脈擴張球囊、一次性使用留置針和臨床檢驗試劑集中帶量采購,擴大了集采的規模效應,持續鞏固改革成果。
今年,安徽省進一步優化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制度設計,完善醫用招采規則,堅持“一品一策”,通過擴大市場參與度、實現帶量有預期、嚴格把控評審關、強力擠壓虛高價的方式,創新建立“醫院報量,臨床評價,帶量集采,組套競爭,五步降價”的集采工作機制,形成了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“安徽模式”。
據悉,通過“安徽模式”的成功實施,今年以來,安徽省共完成5類醫用耗材、5類臨床檢驗試劑產品集中帶量采購,共節約資金約9.72億元,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。
在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方面,由于大型醫用設備采購資金大、運行成本高、使用技術復雜,直接關系醫療服務成本,是影響醫療費用的重要因素。大型醫用設備集中招標采購一直是醫藥招采改革的深水區。
按照安徽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安徽省醫保局建立“三分一合”集采模式,通過產品細化分層、醫院合理分級、項目科學分包、探索“價采合一”的方式,推進使用非財政預算安排資金的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采購模式改革,進一步擠壓價格水分,凈化市場環境,助力構建行業發展新格局。
2020年以來安徽省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采購總金額達5.3億元,與醫院預算采購價相比,節約近2.6億元,節資率達33%。同時,集采設備的中標價格不斷走低,醫院采購的性價比越來越高。
袁之應表示,安徽省醫保局將常態化、制度化開展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集中采購,探索完善集采政策,擴大集采覆蓋范圍,促進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價格回歸合理水平,引導醫療機構規范使用,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。
(責編:吳西露、張磊)